第一二八章 踩武则天的麻筋儿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借助市场的力量,来驱动工农商业的发展。

  只有打破这层枷锁,手工业才能形成规模,农业生产才能向更高的效率推进。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粮食生产不到位,人都经商去了,谁来种地?

  扯淡。这种极端环境哪那么容易出现?人也不可能都不种地了去经商。

  再说了,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任何明进阶都是需要原动力。

  说白了!!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桥到桥头自然直!

  小麦进入原相当长的时间才取代相对低产的粟米,使得秦国得利,一统六国。

  你可以说,小麦出现的恰到好处,但也不能否认,是当时的社会需求推动了小麦的快速推广。

  到了大唐,低下的农业效率又让曲辕梨取代了直辕梨。

  同样,你也可以说,曲辕梨出现的正是时候,又或者生产需要迫使农业工具不断进步。

  再往后看,大宋商业发达与占城稻的出现,明清的人口限和美洲作物的引进,包括近代粮食危机和袁大德鲁伊的杂交水稻。

  这可以说是时代的幸运,但同样也是时代的需求迫使农业进阶。

  你信不信?如果三千万逃户不种地了,粮食不够吃了,分分钟占城稻提前个两百年杀进原。

  况且,占城那个地儿现在是大唐的啊!

  如果大唐发展到占城稻还解决不了问题,那大唐即将出海的那些海商不是往回运香料、琉璃了,美州作物马到达战场。

  要是还不够,只要商业规模足够维系社会发展,只要大唐科技水平有足够的时间进阶,那杂交水稻该来了。

  吴宁太明白了,之前那十几万字都是铺垫。你算玩出花来,也是给武老太太增点税收,加点朝堂争斗的筹码。可是逃户不一样,这才是大问题,才是症结所在,或者说是大唐的麻筋儿!!

  武则天治国的能力继承于太宗李世民,手段作风亦与太宗神形相似。但她始终无法超越太宗....让大唐变的太宗时期更加伟大。

  可是.....如果她能把太宗和高宗两代掌权者都无计可施的逃户问题解决了.....

  嗯.....那武则天无论是在当代,还是后世的历史评价算还是不能与唐太宗肩,也必然要拔高一个台阶!!

  这也是吴宁敢跟武老太太皮一下,敢威胁老太太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