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好命的秦文远
其它生意也是诸多不顺。

  简单来说,每年秋冬两季,本应是秦最赚钱的季节,可是今年,却差不多把所有家当都赔了进去。

  秦家之所以在房州富贾一方,除了拥有房州最大的酒楼,米铺、布庄也是其揽财的好生意。

  无它,因为秦文远靠上了庐陵王府。

  要知道,整个庐陵王府上上下下、男男女女,从官吏到仆从,从护院到戍卫兵丁,加在一块那可是将近一千来号人啊!

  王府上下,所有的米粮供应,衣料绸麻,都从秦家的米铺和布庄采购。

  加上今年京使到来,所有的随从侍卫也由王府安置,使得今年的供应又加了两倍。

  夏末之时,秦文远就接到了王府的知会,让他上秋之后,备足米粮多进绸布。

  对此,秦文远自然乐意。

  上秋之后,便大肆收购米粮,又从襄阳特意采买布料绸缎。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秦家现银出现了问题。

  吴宁这敲诈了他大一笔,自己那个宝贝女儿花钱也没个数,况且今年王府所需是往年的好几倍,秦文远这个房州首富的账上居然没钱了。

  秦文远实在没办法,只得找寺庙拆借。以秦家的一家酒楼、三家米铺,还有布庄为押,向城东的观音庙借款三千贯暂度难关,为期一个月。

  本来秦文远也觉得没什么,毕竟只要货一备齐,交于王府,立马就能翻身。纵使观音庙的利钱高了些,可是在这么大一笔生意面前也不算亏。

  但是,秦文远万万没想到,他这边米粮布料都备齐了,庐陵王府反悔了,不与秦文远交易,改由别家。

  这一下子,可把秦文远坑苦了。

  大批米粮、布匹压在手里,而观音庙那边的借贷也马上就要到期,一个不好,秦文远半辈子攒下的家业就都没了。

  ......

  ——————————

  吴宁听完之后,明白了三件事:

  第一,原来不光是厨子的事儿坑了秦老头一道,那五百贯间接的也把秦文远坑的够呛;

  第二,特么秦妙娘就是个败家娘们儿啊,可得好好想想,不一定养得起;

  第三,秦文远很可能是中了人家的算计。

  这事儿要是放在后世,就是一个极其拙劣的商业圈套。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