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来乍到
�候,只能央苏禾帮忙照看奶娃。

  也正因此,同病相怜的两个女人才有话聊。

  眼下两人坐一块择菜,杨嫂子道:“我看你家菜地里菜长得可旺,就你跟秋来,你俩吃得完不?”

  苏禾笑着摇头,道:“你家够不够?不够来我家摘。”

  听她误会了自己意思,杨嫂子直摆手道:“我家菜够,我是说你要是吃不完...”

  说到这,杨嫂子压低了声音:“咋不拿去城里卖了捏,你家日子又难...放心,我不往外说。”

  投机倒把可是犯法的事。原主是个胆小的,宁可把吃不完的菜做成菜干,都不敢拿去城里卖。

  但苏禾可不管这些,大不了被逮到劳教就是。杨嫂子的话倒是给她提了个醒。

  苏禾有心打探个中“行情”,又跟杨嫂子唠了会儿嗑。

  不怪苏禾要细问,原主从来没出过远门,而她又不是“本地人”,很多事并不能立马摸透。倒是杨嫂子,虽然也极少出门,但她有个总在外鬼混的男人,歪门邪道的事可知道不少。

  话越说越多,等太阳升至头顶了,苏禾才想起来还得烧饭,匆匆忙回家。

  此时徐秋来已经蹲在炉膛前烧火了,见苏禾回来,冲她咧嘴笑:“嫂子,我和了块面团,咱们贴饼子吃吧。”

  苏禾哎了声,道:“再煮点毛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徐秋来不过六岁而已,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个子不高,才及苏禾的腰,可就是这么大点的孩子却极懂事,烧饭、洗衣、剁猪草,样样都行。

  苏禾生前有个跟徐秋来差不多大的侄子,被家里宠的无法无天,调皮捣蛋不说,只要稍有不满,立马撒泼哭闹。

  两下一比,徐秋来实在太招人心疼了。原主没有再嫁,很大部分原因估计是因为这个小叔子。

  吃过晌饭,苏禾午休了片刻,等外头太阳没那么毒辣的时候,才戴上草帽到菜地里摘菜。

  夏天蔬菜种类多,熟的又快,她把已经长熟了的豆角、黄瓜还有茄子全摘下来装篾篮里。

  徐秋来看见了,疑惑道:“嫂子,你摘这么多菜干啥,咱们又吃不完,放两天该枯了。”

  苏禾起先没说话,等把菜拎进屋了,才小声道:“我打算明天赶早,拿去城里卖了。我不在你记得烧饭,别为了省粮饿肚子,知道不?”

  听苏禾这么说,徐秋来黑乎乎的脸蛋浮上一抹暗红,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