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 83 章
司差事肥,但关中到底是天子脚下,管着天子脚下的税收钱粮,就是掐住了多少豪门世家的命脉。钱不多,但权却极大。

  这将是他应得的,沈孝想。脊背挺得笔直。

  李炎亲自将沈孝送出了门,站在正堂檐下目送着他一身深青官袍沿着回廊越走越远。

  他眯了眯眼,忽然笑了笑。

  “二哥,这世上哪有绝路,太仓的粮没法动、民间的粮吃空了,可长安城这么多世家大族,谁的府上没有粮仓呢?”

  李炎的脑海中回响着那日在平阳公主府门前,李述对他说的话。

  他闭了闭眼,仿佛看到李述那张冷淡而轻嘲的面孔就在他眼前。

  征粮?笑话。

  大邺立国百余年,皇亲国戚、世家大族在关中盘根错节地扎了根,向他们征粮,就是明着割他们的肉,谁会愿意?此举无疑是和所有的功勋贵族结梁子。

  再者,大半以上的世家大族都投靠了太子,小半中立的,也不敢冒着得罪太子的风险给二皇子放粮。

  这是个得罪满朝文武的任务,更是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炎早都想通了这一点。

  从头到尾,沈孝他不过是一个弃子而已。

  李炎利用沈孝,给皇上做出一副勤恳征粮的模样来,只等三个月时间一到,然后将征粮不利的罪责全都推在沈孝身上。

  到那时他虽免不了会脱一层皮,可沈孝却会替他去死。

  要熬过以粮代钱这道坎,必须有人被送上祭坛。

  这才是李炎启用沈孝的真正目的。

  正元帝看罢拊掌叫好。

  当时郑仆射也在,正元帝便叫他看了一遍折子,末了道,“朕记得郑爱卿当初说……科举选拔的人才怕是书呆子,做不了实事。朕看这沈孝便是个做实事的人。关中大旱,户部短粮,征粮一事正是解决之法。”

  语气中不无显摆。

  郑仆射笑了笑,也不否定,顺着正元帝随意夸了几句。

  心里却不屑一顾。想得到法子,跟能不能施行法子,这是两码事。这位状元郎是自取灭亡,二皇子让他征粮,想必也是走到绝路上了。

  夸赞之余,正元帝心中也知道征粮的难处,他当场大笔一挥,亲自给沈孝写了一道征粮诏,要他捧着诏令去征粮。对八品小官来说,这已是无上的荣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