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之计
  三鼓角四鸡,日色高升月色低。几日晃过,欢娘谨守郑家家规,按着柳倩娥交代,倒也习惯了,并不如之前想那样难熬。

  日子短,素食能熬得住,时间久了总得有个办法。

  供品根据季节天气,隔几日一换,每次都是韩婆子从灶房拿来,由欢娘亲自奉上。

  欢娘由不得,打起了供品心思。

  除了一些时令水果,就是整鸡全鸭肉食,太招人眼,缺了一口两口,就算韩婆子不注意,拿到灶房去,也得被别下人怀疑。

  欢娘每回跪堂前蒲团儿前念经祷咒,盯着口水都哗了半尺,也不好下手。

  没几日,正巧赶上小公子生祭,供品里出乎欢娘意外,有一大瓷碗鲜肉小馄饨。

  韩婆子说是小公子生前喜欢,以往过生时,人家小孩儿都是吃长寿面,这小公子另外还得加一碗馄饨,后来慢慢成了习惯。

  后来,每逢这儿子生死两祭,老爷仍是差人做上一大碗,放来东院这边。

  端过来奉上供桌上时,还冒着热气儿,汤上飘着绿油油葱花和金灿灿油星子,皮薄肉馅馄饨一个个透着粉色鲜肉光泽,勾引得欢娘哈喇子又掉了几颗,许久没见荤,眼珠子都绿了。

  这散食好啊,缺漏一两个,也叫人察觉不出来。

  无奈郑济安也是习惯成自然了,鸡鸭鱼肉倒是日日不落,偏偏一碗馄饨,还非得等着有纪念意义日子才端来供着。

  当天趁韩婆子不,欢娘悄悄舀了两颗,填了点儿没油肚子,世界顿时精彩了。

  欢娘摸着可怜兮兮小肚皮儿,对着手指头琢磨,也不能每年就等着这两次吃点肉啊。

  翌日破晓前夕,还不天明,韩婆子早起烧水,刚晃着肥胖身子下床,只听见内帏尖叫一声,等冲进去,见欢娘由榻上坐起,满头大汗,气儿都没喘匀,直勾勾盯着半开窗棂外。

  韩婆子忙问:“姨娘这是干嘛?”记得窗户昨夜是关了,晚上也没起风哇,现下大敞着,支架子都地上滚了老远。

  欢娘白着一张脸儿,指着窗户,颤声:“少爷他可是走了?”

  韩婆子出了身冷汗,却也只当欢娘发了噩梦,再听她说得似模似样,想着搬进东院头一夜,这丫头也是闹过一场,难不成这屋真是有什么不干净?吓得赶紧跟郑济安说了。

  打从儿子没了,郑济安从没梦过,一听欢娘梦到了,喜忧交加,激动得拉了欢娘,要她说个明白。

  堂下十几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