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调整
�独立师成功收复安徽首府合肥,正是武汉陷落的时候,极大鼓舞了抗战热情。对于翟勤没打算坚守合肥,不只是日本看得出来,国府方面也看得出来。对此军事委员会也意见不一致。蒋委员长准备用第一战区和第五站区的部队向东进攻,夺回信阳潢川,和合肥连上,控制皖北地区,进而可能夺回武汉。

  但是他的意见遭到所有人反对,就连他的应声虫陈部长也反对。理由是翟勤只有一个师的兵力,他的成功是侥幸,日军在合肥以及周边根本没有重兵,这才得手的。

  要是向信阳进攻,日军江北部队高达六个师团,有全歼第五站区和第一战区部队的可能。那样整个西北重庆将没有兵力防守。

  当接到报告,日军第10师团进入罗田和英山的时候,蒋委员部长也想放弃自己的打算。第10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加上第9师团和第6师团。还有一个第3师团,在合肥周围,日军已经集中了六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航空飞行团,兵力达到了接近二十万。几乎和武汉会战一样的兵力。

  蒋委员长不能不承认手下这些人说的对,在江北进行会战,不是武汉还在的时候,这时候进行这样的会战无疑是失败。不过翟勤一个师,牵制了二十万日军,这是机会。

  蒋介石是不甘心的,武汉会战失败,但薛岳在万家岭歼灭几乎一个师团,翟勤在霍山舒城歼灭一万日军,武汉周边的部队顽强抵抗,日军损失兵力达到五万之众。这时候又被独立师牵制接近二十万部队,如果没有什么反应,那不是贻笑大方。

  冷着脸命令第五站区立即向平汉路进攻,截断信阳到武汉的铁路,威胁武汉。蒋介石十分清楚,很多人都在观看。

  翟勤一个师的兵力,牵制二十万日军,十分危险,可是这些人却害怕不敢进攻。要是独立师被消灭,这些日军就会向四川方向进攻,大后方就会不安全。

  牵制一部分兵力,可以给翟勤缓解压力,既是为翟勤也是为自己。不能不承认在战略上蒋委员长还是很有一套的。

  对于委员长的意思,有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当然明白。翟勤很会拍马屁,攻占合肥后不是上报战区,而是直接上报军事委员会。报告竟然是抬头写上校长,落款是学生。

  虽然翟勤是蒋委员长亲训班学员,可他一天也没有上课,连委员长亲训手册都是派人送去的。翟勤竟然以学生自居,又说是蒋委员长指挥训练的功劳,当然是深得委员长欢心了,哪能看着失败。

  其实道理谁都明白,是不是故意作对,是不是嫉妒,陈诚不知道。但何应钦的表现,可是太反常了。他不是一直支持翟勤的吗?这时候怎么能反对向平汉路进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