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风流人物
��狱后,绝不能再不自觉的情况下,“顺”了别人的东西。

  看到这样一份资料,战侠歌批注如下:天才!

  李晓阳,绰号军长,李晓阳现年五十七岁,也许是所有资料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是他保养得宜,兼之风度翩翩,更拥有不俗的品味,说起美酒名烟意大利的手工宝石作坊,他是如数家珍,一看就像是出身名门眼界不凡的绅士。

  最重要的是,在李晓阳身上,有一种属于军人的阳刚气质,他只要往你面前一站,就算没有穿着军装,也能腾起一种不怒自威的威严,让你心里明白,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绝对是一个手握大权的实力派人物。

  李晓阳出生在五十年代,在二十岁时,李晓阳正逢七十年代中国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当时他是一个上尉,李晓阳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到各地游历,指导地方红色力量,他的演讲激情而富有煸动魅力,肢体语言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说到动情处,李晓阳满脸热泪泣不成声,台下的掌声更是如狂风骤雨般的响了起来。到了后来,知道是李晓阳特派员做报告,经常有人拿着一个小板凳,翻山越岭上百里的专程赶过来聆听李晓阳特派员的讲课。遇到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李晓阳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大哥,更是嘘寒问暖,甚至不辞辛苦的帮他们向老家的亲人带话。

  面对如此热心不远千里赶过来送信的年轻军官,那些下乡知青的父母们,当然要好好款待,顺便请李晓阳给自己的孩子带回去点鸡蛋、挂面、花生米之类的副食品,在写给孩子的回信里,当然也会再夹带一点人民币、粮票之类的东西。这些信,李晓阳是从来没有拿回过的,因为他的工作实在太忙了,他需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指导那些红色力量,去用自己的演讲,来唤醒更多人热血了。

  李晓阳在三十岁时,八十年代的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已经是团长级别的李晓阳,也带着军方的采购定单,开始周旋于商场和政界,顺便吃吃回扣,拉拉个人赞助,偶尔再和人合作,搞点什么走私。

  李晓阳在四十岁时,他在商场上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同时他顺理成章的仕途顺畅,成了一位师长。

  已经步入九十年代的中国,国家渐渐安定富强,长期没有战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报考军校一劳永逸的找到一条合适的仕途。在这种情况下,李晓阳接到上级的通知,在中国某市成立了陆军学院,并把自己的师部,迁到了陆军学院。

  如果谁高考时,因为达不到分数线和军校失之交臂,没有关系,只要你的父母愿意交纳“一定”的赞助费,就可以进入李晓阳开设的军校就读。第一年李晓阳就招收了一百二十名地方生,收取四百八十万赞助费。除了让这些学生接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