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苏联解体的预言
>
  所以。国家高层的有识之士才提出来要在国内搞改革开放。改变共和国这种情况。

  已经有一部分不重要的军工单位开始准备军转民,从生产军品的序列中转移到生产民品的序列上面去,充实国内物质供应。

  “行了,饭好了,先吃饭再谈吧,你们也是,小刘这才刚刚回来,也不让他休息一下。”在这个沉默的时刻,李母大破了这压抑的氛围。

  刘一九没有再说什么,反正这个已经给上面传达去了。重视不重视,他也没有办法。

  电风扇这玩意儿,技术并不复杂,关键问题就是一个思路,有了这个思路,谁都能轻易制造出来。有了专利,国内跟风的肯定会有,至少国外侵权的,不是这样容易。

  他知道上面考虑的是什么,如果申请了专利,国内以后再仿造国外的东西,就会被指责。

  这个指责重要么?

  民品什么的,让美国人到中国来起诉就是了,到时候还能多挣一些专利费用呢。

  至于军用科技,说专利那是扯淡,各国的间谍都是在想办法从别的国家偷最先进的军事技术,破解之后自己用也罢,用来研究敌人的装备弱点,然后再根据这些弱点研制针对性的装备。这些玩意儿,只能在民间市场上玩,军品什么的,国际专利管理协会们都管不了。联合国什么的就是美国操纵的,世界各国谁都不会傻傻地把自己历经艰辛研发出来的技术拿去申请专利,然后让美国政府捡便宜。

  这就相当于他们把技术拱手送给美国。

  晚饭很丰盛,毕竟这是姑爷第一次上门,也是闺女结婚之后回门。

  李云龙有了心思,也没有劝刘一九喝酒,李新华心中也在思索着这些问题。

  一顿饭很快就结束了,几个女人帮着保姆收拾,李云龙却带着儿子跟女婿进入了自己的书房,对于这些事情,他觉得有必要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个女婿的一些想法。

  虽然在共和国长大,但是这个小家伙小的时候受到他爹的影响很深,以及基地里面的其他的那些从美国回来的专家们。他们的思维,更加接近欧美国家,同时,这个孩子的爱国精神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远远超过其他人。

  基地,是他看着建立起来的。

  他们那里面的清苦生活,更能锻炼人的意志。

  换成别的人,父亲出了那样的事情,即使不会对国家产生仇恨,也不会甘愿为国家奉献一切。

  所以,李云龙才心甘情愿地把闺女塞给刘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