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怀瑾莞尔,“等我走了,她自然也发现不了什么了。”

  “怀瑾……别这样。”

  “喜怒都在脸上,你用她,恐怕不太安全。”

  “我会注意的,”董知瑜想避开这个话题,“刘妈安置妥了吗?”

  “她不愿去别家做了,我给了她一笔钱,够她几年吃用,过两年她家虎子也该成家了,后半辈子就享享天伦之乐吧。”

  董知瑜点点头,“她能找到你这样的东家,也是福分。”

  “她帮了我那么多忙,也该是个有福的人,”怀瑾说到这里,右眼皮突然激烈地跳了起来,她很不喜欢这感觉,从椅背上坐直起来,“去歇息吧。”

  一周之后,周碧青不知什么原因从机要处被调到了总务科,薪水涨了,差事闲了,别人不知晓,董知瑜想,这大概是怀瑾临走前送给大家的“礼物”了。

  这一天怀瑾在明故宫机场与大家辞别,对于这名抗战时期当风秉烛、九死一生的功臣,蒋经纬特批了专机,将“发配边疆”做成了“加官进爵”,可笑的是,即便是当初潜伏在汪伪时,前来给她送机的人都比眼下要多,做了这许多年的谍人,她没有热乎乎的同僚,有的只是同样被打入了“冷宫”的伙伴傅秋生和来自对立阵营的董知瑜,前者已在渝陪等着她,后者呢,从此将要相隔山山水水、日升日落……

  “瑜儿,我会常来看你,”怀瑾将太阳镜戴上,她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泛红的眼眶,“我不求别的,只希望你太太平平地熬过大战。”

  “你放心……到了渝陪给我报个平安。”

  “嗯。”怀瑾应着,揽过她,轻轻抱了抱。

  “我爱你。”董知瑜在她耳边轻声说。

  “我也爱你。”

  飞机起飞了,怀瑾闭着眼睛,她终是没能带走她的瑜儿。

  手边箱子里放着养父的那幅字,当年在影佐的会客间里,那四个字总像有一种魔力,每次看见,她都无端生出一腔悲凉。

  如今她懂了,那可不就是对自己事业和爱情的一语成箴。

  烟水茫茫去路遥,暮寒彻骨酒全消。瞢腾一枕蓬窗梦,过尽潮来十二桥。

  (卷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