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瞒天过海
�一方时,闻珍珍是无论如何都不敢以吴占元手中的一票来赌这一局的,闻珍珍想赢必然要为自己争取那本来早就该属于她的那一票。

  如果,闻珍珍没有争取到自己的席位就算京时上层举行表决会议,也只能证明:要么,是发起会议的人受到闻珍珍的蛊惑,善自行动;要么,就是闻珍珍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如果是前者,说明双方其实都没有准备好,这必是一搏之战,如此一来,吴占元的这一票就算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也必然不能用来资敌;如果是后者,在这若大的古京市,实力雄踞第一、二位的余国强与蔡秋胜必然不可能没有所觉。

  所以,上官雯菲的点睛一句,让蔡秋胜原本摇摆不定的心立刻有了明确的方向。他一直不正面答应上官雯菲的要求,就是因为他知道得罪上官雯菲与余国强,最多是让盟友失望却不会招来报复。

  得罪了闻珍珍却不一样,他与余国强的结盟虽然大家嘴上不说,却都心知肚明。万一余国强真的被众人迫走,自家的势必会坐上龙头的位置。可是蔡秋胜很清楚,自家的实力与余国强那边差得可不是一个级别。

  当初不想他人做了渔翁,所以在拉拢上官雯菲的问题上,蔡秋胜得意卖给余国强一个人情。事后,余国强果然投桃报礼,令他的军队实力迅速上升,很快就凌驾于其他势力。

  可是,这一切是建立在余国强与上官雯菲都在京的前提下。一旦他们被迫离京,那个时候蔡秋胜不但孤掌难鸣,还要面临出头鸟儿的窘境。更为关键的事,到时候古京市的势力必定因为这次的事件而泾渭分明,支持余国强的一方战败,日后在京中势力必然举步维坚。

  余国强离京,那么作为余党的领头人必然是自己,所以,就算蔡秋胜明明知道此刻支持上官雯菲是正确的事,却依旧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

  但是,上官雯菲让吴占元投闻珍珍一票,整个情形就完全逆转了。京里的人都知道他蔡秋胜与吴占元是穿一条裤子出来的,按理说断言不会在投票上出现这种分歧或者乌龙。

  可是,一旦闻珍珍取得投票权就意味着她已胜券在握,这时,吴占元的临阵倒戈,不会让人们认为是蔡吴不合,只是认为他们是故伎重演,准备明哲保身,最不济就是被人看成了墙头草、两面派。

  自己再与余国强小磨擦,可以很容易的坐实这个猜测。到那时,余国强离京,在面以余、史两派斗争的时候,蔡秋胜就从被攻击的对象变成了被拉拢的对象,谁都知道墙头草虽然令人不喜,却是最好被人拉拢的。

  与余国强不同,早早就开始布置起了临京的退路,对于蔡秋胜来说但凡有一丝可能,他都不会离古京市的。所以,上官雯菲将一条失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