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果然几波小怪之后就该是BOSS出场的时间
�要说重整旗鼓。

  或许论个体战斗力就算被削弱的土偶也依然可以在单对单的战斗中战胜并州军的士兵,同时如果当战斗是以大兵团模式展开,土偶兵团同样如同刺猬一样让并州军感到无处下口,但每每土偶们那完整的军阵被打破之后,占据上风的却往往都是并州军。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土偶兵团的指挥者们事实上也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

  经过分析,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说土偶兵团在大兵团作战上拥有着更大的优势。那么并州军与土偶兵团比起来,小范围,小规模的士兵之间的配合。尤其是二十人以下,五人以上的小集体作战可以说拥有着凌驾于土偶兵团的实力。

  就算土偶士兵的个体战力足够出色,可是在这种小范围的战斗中,并州军的士兵们不但总能让他们在局部中占据人数优势,而且彼此之间默契的配合让他们总能够发挥出1+1>3的效果,而这也是为什么并州军每每打乱土偶兵团的阵势后便能够占据战场优势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这也和李书实与并州军的战斗经历有不小的关系。

  抛开闹黄巾那会李书实的敌人不是地方民团,便是组织松散的黄巾军,除了李书实手下少量的精锐部队之外,大部分同样出身黄巾军的士兵若说受到了什么系统的训练完全就是扯蛋。不过是一群掌握了基本的战术口令,然后在优秀将领的带动和各种谋略的运用之下能够在打顺风仗的时候不会掉链子的部队罢了。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们在兖州的时候面对缺乏防备的郡兵能够打出很好的战绩。可是面对拼死抵抗的豪强坞堡,比如李典所在的李家坞堡却完全啃不动。就算拿下所要付出的代价也绝对令人无法接受,可回头看看,当初认为是“风险堡垒”的那些坞堡对于现在的并州军中的精锐来说已经不能构成太大的威胁,就算没有李书实的金火罐炮这个作弊器,那些精锐部队想要拿下那些坞堡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战损。

  甚至若是再搞点特种作战什么的,付出的代价将会更低。

  事实上真正让并州军脱胎换骨的,还是从西河开始。

  因为最初的并州军缺乏对外扩张的实力,只能依托城防工事自保,在算不得宽阔的城墙上,如何有效运用兵力从而能够给予敌人更大打击一直是当时的并州军研究的主要课题。

  在这个问题上,高顺和麴义,以及后来的王越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就算后来并州军逐渐有了反击的力量,但对于那些草原民族,比起大兵团这种费时费力还收效不大的战斗方式,小规模部队的袭扰与反袭扰才是那个时候并州军的主要战斗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