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北方变局
了不少。
曹操采取这样的选择,不仅仅是因为以他如今手上的实力,在刘备军并不太配合的情况下,对于渡口众多的黄河想要守住黄河防线实在是太过困难,尤其是白马和延津的两次战斗,虽然曹操军都赢了下来而且予以袁绍军的士气以重创,但这样的力量对比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所以说与其处处设防被敌人逐个击破,就好像发生在鄄城的那场战斗,倒还不如集中优势兵力。或许能够再一次给予袁绍重大的打击。
当然其实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
现如今的北方并非如同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那样只不过是袁曹两强相争,反而是袁曹李三足鼎立,俨然一个小三国的模样。
虽说如今李书实的并州军主力部队被牵制在了并州北方,剩余的部队中也有着相当的数量需要防备漫长边境线上那些总是怀着侥幸心理想要占便宜的戎狄异族,可是这依然无法改变并州军同样是决定这场袁曹大决战的重要砝码的现实。
或许对于曹操军而言,这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为沉重的那颗砝码。
毕竟就算并州军主力被牵制在北方,南部为了防备袁绍军可能的进攻,李书实依然留下了麴义和黄忠两个独立作战的军团,纵然缺乏足够的攻坚力量。但只是对袁绍军的后方进行袭扰的话,却也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就好像黄河之上处处渡口。太行八陉同样令袁绍防不胜防。
索性因为山路崎岖的缘故,袁绍倒不必担心并州军能够以大兵团的方式跟他玩运动战。只要谨守住几个出口,并州军能够给予袁绍的打击也仅限于骚扰。
也正因为如此,将袁绍引诱到黄河以南,让其远离冀州核心腹地,就如同楚汉相争之时汉军与楚军相持于鸿沟,于是项羽身后的彭越便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或许但从杀敌夺城的数量看,彭越的战果并不突出,可是任何人都不会忽视他的功劳。
不论是麴义还是黄忠,都算得上颇有盛名的并州军大将,曹操军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倒也是无可厚非,而若是能够调动的袁绍四处奔波,那显然更是意外之喜。
当然,若是李书实能够从北方的战事中迅速挣脱,加入到这场决定北方霸权的战斗中,那对于这场战役而言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不过对于全国的政治局面而言,或许却是最差的那个。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军方面最多也不过是希望麴义和黄忠两支偏师能够建立功勋,而不是希望李书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战胜北方的鲜卑人,而如果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所有人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应该建议刘协出面居中调解,然后袁曹两家合力解决掉北方的那个强大的�
曹操采取这样的选择,不仅仅是因为以他如今手上的实力,在刘备军并不太配合的情况下,对于渡口众多的黄河想要守住黄河防线实在是太过困难,尤其是白马和延津的两次战斗,虽然曹操军都赢了下来而且予以袁绍军的士气以重创,但这样的力量对比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所以说与其处处设防被敌人逐个击破,就好像发生在鄄城的那场战斗,倒还不如集中优势兵力。或许能够再一次给予袁绍重大的打击。
当然其实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
现如今的北方并非如同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那样只不过是袁曹两强相争,反而是袁曹李三足鼎立,俨然一个小三国的模样。
虽说如今李书实的并州军主力部队被牵制在了并州北方,剩余的部队中也有着相当的数量需要防备漫长边境线上那些总是怀着侥幸心理想要占便宜的戎狄异族,可是这依然无法改变并州军同样是决定这场袁曹大决战的重要砝码的现实。
或许对于曹操军而言,这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为沉重的那颗砝码。
毕竟就算并州军主力被牵制在北方,南部为了防备袁绍军可能的进攻,李书实依然留下了麴义和黄忠两个独立作战的军团,纵然缺乏足够的攻坚力量。但只是对袁绍军的后方进行袭扰的话,却也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就好像黄河之上处处渡口。太行八陉同样令袁绍防不胜防。
索性因为山路崎岖的缘故,袁绍倒不必担心并州军能够以大兵团的方式跟他玩运动战。只要谨守住几个出口,并州军能够给予袁绍的打击也仅限于骚扰。
也正因为如此,将袁绍引诱到黄河以南,让其远离冀州核心腹地,就如同楚汉相争之时汉军与楚军相持于鸿沟,于是项羽身后的彭越便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或许但从杀敌夺城的数量看,彭越的战果并不突出,可是任何人都不会忽视他的功劳。
不论是麴义还是黄忠,都算得上颇有盛名的并州军大将,曹操军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倒也是无可厚非,而若是能够调动的袁绍四处奔波,那显然更是意外之喜。
当然,若是李书实能够从北方的战事中迅速挣脱,加入到这场决定北方霸权的战斗中,那对于这场战役而言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不过对于全国的政治局面而言,或许却是最差的那个。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军方面最多也不过是希望麴义和黄忠两支偏师能够建立功勋,而不是希望李书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战胜北方的鲜卑人,而如果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所有人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应该建议刘协出面居中调解,然后袁曹两家合力解决掉北方的那个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