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sp; 整个小说写到最后,女主角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唯一做的就是忍受不了这种生活,决定逃离战场,去和平的地方度过自己未来的人生。

  说她是主角都有些不大合格。

  故事不算短,足足十八万字,可董婉的手速快,写得也顺,很多情节都是亲身经历,自然写起来很流畅。

  她收了尾,又慢慢检查修改,修改到一半,天色就暗了。

  在阴暗里写东西本来就对眼睛不好,董婉还是觉得,她虽然不是没办法弄到眼镜,可一双完好无损的眼睛,明显比戴眼镜要强得多,伸了个懒腰,收拾好东西。

  “先生!”

  才收拾妥当,赵兰就过来找她开小灶。

  要说和先生被困在这种地方,有一千个一万个不好,但有一点儿,天天能开小灶,那就是好的。

  董婉笑眯眯把小丫头叫过来上了会儿课,也有几个新军的军士凑过来蹭课。

  她一概不惧,愿意听就听。

  不过,正经的课上了一个多小时,把人打发走,董婉就拎着学生,还有那个一看便知道性情坚韧的张旭,开始夹杂着私货讲故事。

  她给这俩人神侃,侃政治,侃法律,畅想未来,虽然是神侃,但每一句貌似猜测的话,都会给出合理的解答。

  讲到满清王朝,董婉就说,满清王朝上下也在谋求改良,但他们的改良,必然要维护王权。

  “满清王朝,就是一个家族式的势力,他们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祖宗家业,在现在的太后,皇帝,当权者的心目中,天下是他们的私有物,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他们也不会认为,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是老百姓的。”

  “所以,他们其中就算是开明人士,看出国家不变革不行,也谋求改良,也搞宪制,但他们制定的宪法,必然以维护私利为最高法则,那样制定出来的宪法,又能有什么意义?革命党人不会同意,天下万民不会同意……”

  董婉很少跟学生们说这些,虽然也隐隐约约透露了,但只有在眼下这种封闭的环境里,在眼下这种大家心中都充斥着怒火和失望的环境中,她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说话。

  赵兰都听得目不转睛。

  听自家的先生慢条斯理地剖析一切,她见识不广,也不知道先生的剖析是不是完全正确,但却一听就觉得有道理。

  像张旭之流,看董婉的目光,已经像是在看一个怪物。

  他们这些人,也不是没想过未来,可除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