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那个女娃子是谁,看着身份不俗,是领头的!”

  两个笔挺地坐在窗边,一脸严肃的军人,用眼角的余光看了董婉一眼,压低声音道。

  “……不知道。”

  他们是紧急上的车,上车之前只知道配合钦差大人去东北赈灾,也防备日俄,具体任务都还不知道。

  只是一上车,居然来了一群老弱病残。

  在他们这些军人看来,董婉一个女人,领着三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子,还有那些医官的年龄同样不小,全都不是能顶用的。

  他们两个说着话,前面一个军官打扮的年轻人就咳嗽了声:“噤声!刚才钦差大人上车时,还专门过来跟那姑娘说话,你们不得无礼。”

  两个军士面面相觑,顿时都住嘴。

  军官姓陈,是个管带,算是这两位的上官,不过性情温和,和自己手下的军士关系亲近,论威严还是稍微少了一点儿,平日里这些军士到不怎么怕他。

  这会儿一听那是个和钦差的关系都很好的女娃,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他们原在湖北,一纸军令,被抽调去东北,本就心存不安,而且,他俩都是普通军士,可不像那些军官,有好些留学德国,傲气得不行,还是老老实实一点儿为好。

  谁都不敢再多言,却还是忍不住竖起耳朵听人家那位女士说话,总觉得人家说的东西,他们其实也知道一点儿,却是模模糊糊,始终不能了解透彻,听对方一说,就像是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心里顿时敞亮。

  “先生,东北真的会有战争吗?”

  高雯缩了缩脖子,略有些忧虑,她出来的时候,是满腔热血沸腾,可坐上火车后,却难免忐忑。

  董婉失笑:“让你不要跟来的,就是不听话。”

  低头看了几个学生一眼,董婉叹道:“尼古拉二世曾经公然声称——‘俄国无疑必须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大陆上,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他们一直在寻找不冻港,这个不冻港,肯定是要在中国寻的。”

  “还有,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岂不是也能清清楚楚地看得出俄国人的野心了?”

  “他们的那位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就说:这条铁路修成后,将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至海参崴并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多伟大的愿望?

  刚刚结束的庚子国变,那个国家就以镇压东北的义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