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是一篇董婉写的报道,应该说是人物传记,她详细描述了法国作家雨果这个人,对其极尽溢美之词,用词可以说诙谐幽默,把他一个作家的一生,都描述得非常迷人,尤其赞颂他坚定的人道主义立场。

  其中最引人瞩目,着笔最多的,却是一封信——给巴特勒上尉复信。

  ‘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想……您想知道我对英法两国的这一胜利究竟赞赏到何等程度。

  既然您想知道我的看法,那么我答复如下: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

  …………

  整整一封信,董婉用英文和中文两种语言写,宋编辑看了,也要承认这位小说家写这种文章,哪怕用词十分朴实,通篇好像都没有带着作者的观点,就是纯粹的记录,但这种平铺直叙一般的记录,还是能轻而易举地打动人心。

  宋编辑自己就一边读一边哭,哭了一晚上。

  董婉既然说没问题,宋编辑就老老实实拿着稿子回去刊发,刊发之后,一周内,‘京城日报’,‘时粹报’,‘文萃报’,‘上海周报’,‘新闻报’……全国各大报刊,都开始转载。

  没有人说话,只是默默地转载。

  有很多学生,开始读雨果的诗词文章,雨果的书一下子变得特别好卖,有很多人开始翻译他的著作。

  有些教授,甚至在课堂上直接将雨果的作品拿出来讲解。

  这是极为罕见的情况。

  其实雨果这封信,在国外很多人都知道,但国内的民众,还是头一次看见,也许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会为中国说话的外国人,大家都感慨良深。

  董婉去上课,就听见有几个学生私底下极为愤怒地怒叱清政府。

  “所谓的朝廷,还比不上一个外国人,外国人好歹还知道那些洋人就是强盗,朝廷却像狗一样摇尾乞怜,软弱至极,无能至极!”

  她也只能当没听到,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才能给学生们指出一条明路,辛丑条约刚刚签订,现在整个中国就像是已经靠近火源的火药桶,不用点都想要爆炸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