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师生
几次,让他不要喊自家姨娘小姐,喊董先生,或者董女士都好,可黄叔的记忆力有些糟糕,就是记不住。

  董婉自己是无所谓。

  虽然后世对小姐这个词儿又有了复古的解释,但眼下清朝,这个词听着还是满顺耳的。

  “嘿嘿!”

  车夫摸了摸脑袋,傻笑了半天,他的身材很高,肌肉结实,皮肤黝黑,四十多岁,看着十分壮实,说起话也粗声粗气,“不过崴了一下脚,早就好了,歇了两日哪里还能偷懒,再说,小姐一个人回家,我也不放心。”

  董婉做了学校的先生,家里人手少,不够用,孙妈妈就一直想再买几个下人什么的,只家里活实在不多,董婉又坚决说,就是买了人回来,也要按月给工钱,还说她自己做女学的先生,首先得有个好名声,不可克扣别人。

  孙妈妈一想到自己每月拿的工钱,顿时再不敢提这话,最后还是到外面去找了相熟可靠的人,包下一黄包车,让车夫天天惦记着去接自家姨娘。

  这个车夫前些日子因为家里头媳妇忽然怀孕,他四十多岁了,家里一直没孩子,本来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不指望有个一儿半女,不曾想媳妇居然有了,一时高兴,出门栽了个大跟头,崴了脚。

  结果强忍着出去拉车让董婉看出来,不光没有责怪,还送他去医院看医生,自己付了医药费,又特特为恭贺他家添丁多给了一笔赏钱,省得他媳妇辛辛苦苦出去洗衣服贴补家用,再累坏身体。

  大龄孕妇,总要注意才好。

  车夫自然对董婉感恩戴德,从此更是上心,后来接送她,那是风雨无阻。

  董婉也是叹息,她仅仅是出于一个人很正常的道德感,稍微给予方便,但对方却如此地感恩图报,后世总有文学作品,把民众描述的无知麻木,或许有吧,可绝不是全部,至少现在,中国人的脊梁骨还是硬的,即便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民众,身上所具有的淳朴的善良,还是很容易触动人心。

  黄包车拉着董婉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周围热热闹闹,繁华而安宁,她却不由自主地感觉到一点儿悲凉。

  “哎哟!”

  正沉思,车忽然顿了一下,董婉差点儿没摔出去,车夫连忙回头护住她,“小姐,怎么样?”

  摇了摇头,董婉蹙眉,只见前面有七八个一身短打,脸上有横肉,正堵着一个一身学生装的小姑娘。

  那小姑娘看起来比董婉还要小几岁的模样,长得秀气,瑟瑟发抖,眼角挂着泪珠,周围好些人纷纷躲避,小商小贩们早避在一边,只是指指点点,无人去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