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五章 食谱
”苏烟一边满足地吃着,一边含笑称赞道。

  “我一个妇道人家,带了四个孩子,只求日子安稳,真要是招来太多人,反而惹是非。好在我这三个都是闺女,等到了年纪往外一嫁,馄饨铺子给虎子一留,我也就安心了。”冯娘子含笑说,顿了顿,又道,“不瞒你们说,我娘家从前就是开饭馆的,我娘家在津南那边,祖传三代的小饭铺,正经红火了一阵,直到我哥哥接手,饭铺才渐渐不行了。”

  “津南?”苏妙愣了愣,“这地方好耳熟啊,我怎么觉着好像在哪听过?”

  “二姐,二姐,顾老太太就是津南人!”苏烟红扑扑的小脸难掩兴奋,小声对她说。

  苏妙这才反应过来,手一拍,笑道:“原来如此!冯大娘子。你是津南人,你是津南哪里人,可认得武安镇?”

  “怎么会不认得,我就是武安镇人。苏姑娘莫非去过武安镇?”冯娘子狐疑地问。

  “你是武安镇人?那你可认识顾月兰?”

  “姑娘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冯娘子惊诧地问。

  “……”苏妙愣住了。

  这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苏妙已经陪着苏烟找顾家的姑娘找了好几天,没想到却在这儿找到了!

  顾老太太早夭了好几个孩子,一直到快四十岁才有了顾月兰和她哥哥,顾老爷子在还没有将全部手艺传给儿子的情况下便与世长辞了。顾月兰的哥哥接手家里的饭铺,顾老太太规矩地遵守着“夫死从子”的原则,对儿子自然是无条件的顺从。顾月兰一直觉得兄嫂在苛待她,不过反正也习惯了,她也不是特别在意,一直到她遇上了挑着馄饨挑儿来她家门口卖的冯安贵。

  当时冯安贵父母双亡,二十五岁的“高龄”还未婚娶,这说明他很穷,他还比顾月兰大十岁,顾家人自然不同意。顾月兰的哥哥当时已经帮她找了一门好亲。给当地的土财主做填房。顾月兰百般不愿意,去求她娘,她娘却听她哥哥的反过来劝她,于是顾月兰一气之下和冯安贵私奔了。

  顾家自然气愤,也就没有追,权当死了这个妹妹。

  顾月兰则和冯安贵先是回到冯安贵的老家,苏州城相邻的咸丰镇,在那里靠卖馄饨为生,到后来攒了点钱,就搬到苏州来。经过一系列奋斗之后,最终开了一家小小的馄饨铺,只不过馄饨铺开成才没几年,冯安贵就病逝了。

  至于顾月兰的家乡武安镇。一晃许多年,武安镇水灾之后瘟疫横行,顾月兰的大哥和嫂子相继染病过世,只有顾老太太和顾月兰大哥的儿子顾强侥幸活了下来。顾强这孩子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