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北魏佛造像
��皱重叠,线条流畅细腻。身材比例协调,体态修长清瘦,给人飘逸洒脱之感。”

  “所以说到了北魏后期,虽然佛像还是佛像,但更多的已经改变成汉家衣冠的造像形式。而佛陀也不再是方面大耳,而是清瘦的汉人长相。这是佛教本土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听完李老的这一番讲解之后,周斌也明白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演变过程和其造像特点。

  “李老你的意思是说,这尊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坐像是北魏早期的佛像?”周斌忍不住问道。

  不过李老听完之后,却并没有点头,“现在还不能确定,按照它外在的这些特点确实是北魏早期佛造像的特点。不过到底到不到代,还需要在做进一步的鉴定!”

  闻言,周斌点了点头。不过这时候,站在一边的刘东却突然问道:“李老,这尊佛造像怎么看着这么新啊?要知道北魏距离现在可是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当初就是因为这个,杨尚才断定这个佛造像并不是北魏时期的佛像,而是近现代的仿品,所以白白的把这尊价值连城的宝物,推到了刘东的手中。

  而同样刘东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要不是他有芥子空间中的鉴定异能,说不定他也会嫌这尊佛像太新,也觉得是仿品。

  所以这次听到李老说完之后,便立即把自己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听完他的话,李老脸上不有带着一丝回忆之色的说道:“小东,之前我也遇到了跟你一样的疑问。甚至99%以上玩古玩的人都会遇到同样的疑问,不过最终能够有这个眼力,解开这个疑问的人却没有几个,包括我也一样!”

  看着刘东眼中仍然显得有些迷茫的眼神,老爷子继续说道:“在古玩行内,特别是瓷器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官窑器如新’,意思是说最顶级的官窑瓷器精品,就像是新的一样。还有一句诠释得更为清晰的话“旧器如新必是宝”!”

  “很多传世的官窑看上去跟新出窑炉似的,光亮如新。特别是在还未入门的外行人眼里,它与新瓷没有什么区别,和高仿品放在一起,更是无法区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传世的官窑器自它诞生这一刻起就受到人们的宠爱,倍加呵护,或陈设在玻璃橱内,或置放在锦盒中,偶尔开启观赏也是小心翼翼,故除了岁月的自然氧化形成的肥厚包浆外,与新器少有区别。这样保存下来的官窑器才是瓷中珍品,是宝贝!”

  “但也恰恰是这些官窑佳器会不被人们看好,总以为它是新的,晶亮的釉面,毫无瑕疵的器身,仿佛刚出窑炉似的亮丽。佳士得、苏富比、邦翰斯等国际大拍公司上拍的中国历代官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