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那一年的沪市
�庄进行推销,离公司最近。我和施副总商量过了,我离开的这段时间,她会安排可靠的人,来给你当司机兼保镖,你不要有太多顾虑。”

  “好吧。我尽力而为。”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杨飞要离开,虽然只是暂离,她心里还是生出不舍之情。

  杨飞当天就购买机票,飞赴尚海市。

  对他来说,这是一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熟悉是因为,他曾在这里生活过十几年,他的爱情、欢乐、悲伤、痛苦,都曾经发生在十里洋场的每个角落。

  陌生是这座城市,不是记忆中的模样,他找不到该有的街道和风景,心也无法感知它的温度和冷漠。

  站在连接华联商厦、市百一店的天桥上,看着这座城市最繁华的街景。

  天桥下驶过的两节车厢联接在一起的“巨龙车”,还有彼此争先的红色出租车,无数二八大杠的自行车,川流不息。

  这些曾经成为历史的景象,再次清晰的出现在杨飞面前。

  时间起了皱纹,前一秒是他,后一秒也是他,相隔了二十几年的时光。

  逝去的青春回到了八、九点钟,却再也响不起醒来的闹钟。

  证券交易所当然不会陌生,曾经有过多少期待与希冀,就有多少失望和悔恨。

  这里以前是浦江饭店,经过四个月装修,成为证券交易大厅。

  巨大的电子屏幕,红红绿绿的数字变化,主宰了多少亿万富翁的命运,又让多少草根崛起微末之间。

  这是名利场,更是金融界的战场。

  九月十三日,星期一,尚海天气还很温暖,一个少年人,独自走进证券交易所。

  他穿了件白色t恤,一条洗得有些灰白的牛仔裤,白色的运动鞋虽然旧,却擦得一尘不染。英挺的腰身,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但老于世故的人,却能从他帅气的脸上,看出沉着内敛的气质。

  尤其是那双眼睛,清澈明亮,黑白分明,看似纯洁无暇,可是,当你与他对视时,却会发现,那不是一潭清池,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深邃无垠,不可估测。

  长久的熊市,并没有阻挡股市人的热情,此刻的证券交易大厅,人满为患。

  对股民来说,来证券市场,比上班和买菜更重要,不用人催,天天准时。

  很多人甚至因为炒股,废掉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