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麦收
�好挣俩钱花花。不赶紧挣等过了暑假一开学交学费又得一大笔钱。”

  nǎinǎi瞪了她一眼:“大人说话,小孩开什么口。”

  江宏景在一边胡搅蛮缠:“nǎinǎi,我都跟着下地干活,高俊就比我小俩月,他还是小子呢。咱们家的地加起来也不比大姑家的地少啊。”

  “娘,今年不去了,姐夫弟兄好几个,哪个不比我强,您就别惦记了。”江庆亮终于开口。

  江宏景在心里悄悄给父亲点了个赞,像这回这么明明白白的反驳nǎinǎi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又见江庆亮转头对王丽荣说:“你下午别去割麦子了,今天打场院,一家出一个人,咱家你去吧。”

  爷爷道:“我去场院,你们都去割去吧。这天也不准,说下雨就下雨。早割完了,放心。”

  爷爷在家里干活都是随心意,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都说他是村里最自在的老头。江庆亮也没有谦让,父亲还能干就干两天吧,反正一年就一个麦收。

  打麦子也不比割麦子轻松多少,一家一家的lún着打,先打后打都一样。打麦机还是那种老式的一个人站在那往机器里续麦子,一个人站在旁边给他递,还有一个人要站在出麦子秆的地方拿着铁叉子挑出来,挑出来立刻就有人挑走了垛起来,还有人专门在下面接着麦子粒,打麦子比割麦子还要脏还要累,一天下来,头上嘴里鼻子里,全是灰尘。

  好在,该打谁家的麦子谁家的人就站在打麦机旁边。等打完麦子,拉回家,拔了房顶上晾上,麦收的季节,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连着七八天的忙活,江宏景家上到爷爷,下到小弟江宏志不光瘦了一圈,还更黑了几分。

  麦收过去,江宏影和江宏志就开学了,而江宏景也要去江北学缝纫去了,家里的钱不够,母亲要把新打的麦子卖了,父亲还是没有让卖,新麦子下来有的是等钱用要卖的,这个时候就是最便宜的时候,等上半年,价格就能贵上去,一斤麦子贵上一毛,一千斤就能多卖壹佰块钱,更何况他们家有五六千斤呢。

  母亲本来也是犹豫,听父亲这么一说,立马去了一个姨表姐家里借了2000块钱。他们家是做生意的,比一般的家庭条件都要好。

  说起母亲这边的亲戚,江宏景是万分感激,每次家里要借钱的时候,他们总会义无反顾的伸出手来。

  去缝纫学校之前,王丽荣带着江宏景去镇上买了两身新衣服,孩子出门在外,做父母的总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受气。儿子当年去部队的时候她也是这样,一会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一会又担心孩子会不会受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