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赛摔炮
指了名的买韩屯的咸鸭蛋和鹅蛋,一直是供不应求。
从今年开始,韩屯村的家畜产品,都被人们打上了苜蓿的标签,猪是苜蓿猪,羊是苜蓿羊,鸡鸭也是苜蓿的,就连鸡蛋和鸭蛋都被称为苜蓿蛋。
有了苜蓿这个标签,价格都跟着翻了一番。
各县的招待所,基本上是隔一天来一次,专门过来买韩屯的农产品,鸡蛋的价格就是他们给炒上去的。
韩屯各家都在后院的竹丛里喂十来只鸡,除了自家吃鸡蛋略有剩余,也就刚够供应这几家招待所的。
想吃韩屯村养的鸡,基本上很难,各家就十来只鸡,还不够自家吃的。连韩屯村食堂,吃鸡的时候,都是去石庙村购买。
这人说来也怪,石庙和韩屯喂家畜都是苜蓿草,可人们只认韩屯村的家畜,石庙村的除了猪,别的家畜就卖不上价去。
而且,石庙村的猪,也得靠着韩屯才能卖出高价,他们村自己宰了往外卖,也就是卖的比普通的猪肉快点,要是想卖高价,门都没有。
这就是品牌的效益,不过现在的人哪懂这些,就是觉得奇怪,明明是一样的猪,咋非得韩屯才能卖得上价去。
吃过晚饭,干了一天家务的孩子,还真是累了,不到八点都趴床上睡觉去了。
舅姥娘把做年糕的面块端了出来,擀成一指厚的面饼,三大张厚饼分开晾了起来,明早就能煎年糕吃了。
红英舅妈做了两大斗盆的酵子,准备明天和发面用。每个斗盆能装30斤面粉,以前过年都是大人准备年货,悠悠不知道这一大家人,得准备这么多的食物。
仔细算一下,全家老少加一块,总共二十九口人,最小的智莉也四岁了,除了悠悠姥爷七十多岁,其他老人都不到六十,还是半个劳动力。
今年的春节,志斌姥爷和姥娘来家里过年,加上吴馨儿和大卫两个,家里人口三十三人。
全家人的身高体壮,饭量都大,志新和智萍两个刚八岁,饭量都赶得上普通的成人了,一天至少得一斤半的口粮。
这一大家人,只有春节才能聚齐,要是平时都在家里,得俩人专门做饭。
怪不得舅姥娘和姥姥她们,每次搬家都把这几个大斗盆当成宝贝,好好的保存着。
腊月二十五早上,悠悠还没起床,智萍端着年糕就过来了。她高兴的喊着:“悠悠姐,赶紧起床,晚了年糕就没有了,可真甜啊。”
智萍端来的碗里,切成菱形的年糕用油煎得两面金黄,冒着香甜的味道�
从今年开始,韩屯村的家畜产品,都被人们打上了苜蓿的标签,猪是苜蓿猪,羊是苜蓿羊,鸡鸭也是苜蓿的,就连鸡蛋和鸭蛋都被称为苜蓿蛋。
有了苜蓿这个标签,价格都跟着翻了一番。
各县的招待所,基本上是隔一天来一次,专门过来买韩屯的农产品,鸡蛋的价格就是他们给炒上去的。
韩屯各家都在后院的竹丛里喂十来只鸡,除了自家吃鸡蛋略有剩余,也就刚够供应这几家招待所的。
想吃韩屯村养的鸡,基本上很难,各家就十来只鸡,还不够自家吃的。连韩屯村食堂,吃鸡的时候,都是去石庙村购买。
这人说来也怪,石庙和韩屯喂家畜都是苜蓿草,可人们只认韩屯村的家畜,石庙村的除了猪,别的家畜就卖不上价去。
而且,石庙村的猪,也得靠着韩屯才能卖出高价,他们村自己宰了往外卖,也就是卖的比普通的猪肉快点,要是想卖高价,门都没有。
这就是品牌的效益,不过现在的人哪懂这些,就是觉得奇怪,明明是一样的猪,咋非得韩屯才能卖得上价去。
吃过晚饭,干了一天家务的孩子,还真是累了,不到八点都趴床上睡觉去了。
舅姥娘把做年糕的面块端了出来,擀成一指厚的面饼,三大张厚饼分开晾了起来,明早就能煎年糕吃了。
红英舅妈做了两大斗盆的酵子,准备明天和发面用。每个斗盆能装30斤面粉,以前过年都是大人准备年货,悠悠不知道这一大家人,得准备这么多的食物。
仔细算一下,全家老少加一块,总共二十九口人,最小的智莉也四岁了,除了悠悠姥爷七十多岁,其他老人都不到六十,还是半个劳动力。
今年的春节,志斌姥爷和姥娘来家里过年,加上吴馨儿和大卫两个,家里人口三十三人。
全家人的身高体壮,饭量都大,志新和智萍两个刚八岁,饭量都赶得上普通的成人了,一天至少得一斤半的口粮。
这一大家人,只有春节才能聚齐,要是平时都在家里,得俩人专门做饭。
怪不得舅姥娘和姥姥她们,每次搬家都把这几个大斗盆当成宝贝,好好的保存着。
腊月二十五早上,悠悠还没起床,智萍端着年糕就过来了。她高兴的喊着:“悠悠姐,赶紧起床,晚了年糕就没有了,可真甜啊。”
智萍端来的碗里,切成菱形的年糕用油煎得两面金黄,冒着香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