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条编培训班
r />
  住在悠悠家原来开代销点的房子里,村里每人每天补助一斤二两小麦,五毛钱,让他们轮流在各家吃饭。

  为了保持柳条的柔韧,干柳编在地窖里比较适合。村中央的空地上,挖了个两个大地窖,男女分开在地窖里干活。天气渐渐冷了,地窖里冬暖夏凉,倒是比较舒服。

  往年一入冬,人们就躲在家里猫冬。今年有了个挣钱的营生,大家都热情的参加了进来。人手一把白柳条,编了拆,拆了编,技术越来越熟练。

  悠悠家就姥爷去参加了,代销点换成姥姥守着了。不过,到了张集集日,姥爷就在家帮着看一上午。

  十一月初五,胜男舅妈来了。“姑,您啥时候去临水啊,给俺捎二十件呢子大衣。”

  说着,她拿出一沓钱,“姑,这是1300元钱,俺再要100双男袜。姑,俺头两天去县里学习,大家都相中俺的大衣了,托俺捎的,袜子也是她们要的。”

  姥姥疑惑的问:“县城里应该有买袜子的,咋还托你捎啊?”

  胜男舅妈说:“听说她们买的贵,男袜2.20元一双。”

  “袜子家里就有,你自己挑吧,正好明天集,我去趟临水。”

  这次去临水,东西就多了,3000件呢子大衣,3000套女式风衣,5000件条绒裤子。另外还有10000双袜子,500袋头饰和5000条纱巾,院子里放了一片。

  姥姥看着院子里的货物,“幸亏买了个院子,这样方便多了。”

  李保国更绝,他是用麻袋把钱装来的,现在的钱面额最大的十元,一千元一沓,三十万就是三十沓,这次的货款多,共计318500元。

  现在,他和姥姥有了默切,没再当面点过货和款,不过也没出过错。不然,光这三十万钱就够数半晌的。有时候数钱数到手抽筋,也不全是享受。

  搬家的时候,娘俩把装着钱的坛子,又埋到的新房子里。姥姥现在已经比较淡定了,基本上不问钱款的事情,过手就丢给悠悠。

  来临水的路上,娘俩就商量好了,要去看王奶奶,姥姥还专门在集上买了羊肉,一共八斤多纯肉都要完了。

  姥姥谢绝了李保国爷俩的挽留,领着悠悠去了王奶奶家,刚才姥姥就看好了,王奶奶在家,并和她打了招呼。

  李保国临走还对姥姥说:“姐啊,您得空了就来,最好在弄批军大衣来,这天冷了,托俺买的熟人都推不出去,几十件也行啊。”

  姥姥答应着:“兄弟,我尽量给你弄,几十件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