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戗麦茬
�汗水湿透了,贴在身上,头发成缕的粘在额头上。悠悠看了,真切地感受到《锄禾》的意境,深深地理解了农民的艰辛。
妈妈放假了,也得跟着大伙下地干活,悠悠本想给她在商城购买一套高级防晒品,看了人们汗流满面的情况,就放弃了,这满脸擦不及的汗水,什么防晒品也存不住。
悠悠有种冲动,真想在商城购买几台中耕机器,把大家从艰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想到现实情况,只剩下了深深的无奈。
老人和孩子舍不得闲着,挎着篮子,在麦地里拾漏下的麦穗。忙活一天也捡不了二斤麦子,就这大家还满意的不行,都说今年的麦子穗头大,往年一天连一斤麦子都捡不到。
其实麦穗也捡不了几天,地里的麦茬就被堤外的人给戗光了。他们推着各种车子,拖家带口,全家出动,到韩屯的麦地里戗麦茬。
戗麦茬,是用宽刃的铲子,把割麦留下的茬子,挨地皮戗下来。这活计比较费劲,孩子干不动,离了大人不行,这也是他们全家出动的主要原因。
大人戗,孩子和老人用靶子搂起来,堆在一起。一家人分工合作,中午带上饭,就地吃了接着干。一天的时间,能戗一大地派车的麦茬。
外村人来戗麦茬,韩屯村的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村里也有住亲戚的,他们把戗的麦茬堆放在一起,结束了一块往家拉。
悠悠没见过,就缠着姥姥问。原来,堤外的麦收比韩屯早十来天,韩屯村收麦后就忙种的时候,他们的三夏已经忙完了。
滩区的麦子长势好,割麦留下的茬口高,至少在15公分以上。麦茬结实,算是比较好的柴禾。不过比起树枝、豆秸来,就差了好多。
河滩里的村庄种的大豆多,村外和大堤上栽的树也多,每年干树枝和豆秸就够烧的。即使不够,去河滩挖荫柳蹲烧,也比麦茬强。因此,河滩的村庄基本上都不烧麦茬。
堤外的村庄,小麦种的少,麦子的长势也差,麦茬很少。村外没有护村林,就房前屋后和路边栽几颗树,柴禾就成了人们的大问题。
主要柴禾是队里分的棉花柴,连半年都撑不下来。河滩里的麦茬,就成了他们的争抢对象。大人孩子齐上阵,由于离家远,都是带着干粮,出来就是一天。
家里有推车的还好些,没有的就得靠人背。干透的麦茬倒是不重,人们用床单绳子捆结实了,背起来往家运。
远远的望去,只见包袱不见人,路上一个个大包袱慢慢的往前移动,看着特别的喜庆。
其实河滩的村子,对于他们戗麦茬,还是比较欢迎的。戗麦茬
妈妈放假了,也得跟着大伙下地干活,悠悠本想给她在商城购买一套高级防晒品,看了人们汗流满面的情况,就放弃了,这满脸擦不及的汗水,什么防晒品也存不住。
悠悠有种冲动,真想在商城购买几台中耕机器,把大家从艰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想到现实情况,只剩下了深深的无奈。
老人和孩子舍不得闲着,挎着篮子,在麦地里拾漏下的麦穗。忙活一天也捡不了二斤麦子,就这大家还满意的不行,都说今年的麦子穗头大,往年一天连一斤麦子都捡不到。
其实麦穗也捡不了几天,地里的麦茬就被堤外的人给戗光了。他们推着各种车子,拖家带口,全家出动,到韩屯的麦地里戗麦茬。
戗麦茬,是用宽刃的铲子,把割麦留下的茬子,挨地皮戗下来。这活计比较费劲,孩子干不动,离了大人不行,这也是他们全家出动的主要原因。
大人戗,孩子和老人用靶子搂起来,堆在一起。一家人分工合作,中午带上饭,就地吃了接着干。一天的时间,能戗一大地派车的麦茬。
外村人来戗麦茬,韩屯村的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村里也有住亲戚的,他们把戗的麦茬堆放在一起,结束了一块往家拉。
悠悠没见过,就缠着姥姥问。原来,堤外的麦收比韩屯早十来天,韩屯村收麦后就忙种的时候,他们的三夏已经忙完了。
滩区的麦子长势好,割麦留下的茬口高,至少在15公分以上。麦茬结实,算是比较好的柴禾。不过比起树枝、豆秸来,就差了好多。
河滩里的村庄种的大豆多,村外和大堤上栽的树也多,每年干树枝和豆秸就够烧的。即使不够,去河滩挖荫柳蹲烧,也比麦茬强。因此,河滩的村庄基本上都不烧麦茬。
堤外的村庄,小麦种的少,麦子的长势也差,麦茬很少。村外没有护村林,就房前屋后和路边栽几颗树,柴禾就成了人们的大问题。
主要柴禾是队里分的棉花柴,连半年都撑不下来。河滩里的麦茬,就成了他们的争抢对象。大人孩子齐上阵,由于离家远,都是带着干粮,出来就是一天。
家里有推车的还好些,没有的就得靠人背。干透的麦茬倒是不重,人们用床单绳子捆结实了,背起来往家运。
远远的望去,只见包袱不见人,路上一个个大包袱慢慢的往前移动,看着特别的喜庆。
其实河滩的村子,对于他们戗麦茬,还是比较欢迎的。戗麦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