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孩模张
��文人气节,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气概。

  有盛开的莲花和带着藕节的莲花,分别寓意“花开富贵”和“连生贵子”,看来吉祥的寓意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无关年代和时期。

  悠悠看着这个也好,那个更吸引人,挑来挑去就挑多了,每种才挑了十来个,就挑了一满框。看时间到十一点了,赶紧让张师傅给过称。

  张师傅批发孩模按重量用称称,一斤五分钱,约有5-10个孩模。据悠悠观察,来人一般都要个十斤二十斤的,才五毛一块的钱。悠悠算了一下,从她们来了就没断过人,得有十来个,这一上午就得收十多块钱。

  加上下午和往外倒卖的,一个月得有小一千的收入。虽然卖孩模只有春天三个月的时间,他们父子仨人每家也得有一千块。

  这时候,干部的工资一个月三四十块钱,一年才四五百块钱。一千块相当于双职工家庭的一年的收入,这在当时可是顶尖的存在。

  谁能想到:小小的孩模,便宜到任何一个孩子都能买得起,张师傅家却靠它发家致了富。

  姥姥要的多,俩人抬起来称的,七十多斤。悠悠又挑了一些,凑到八十斤,姥姥给了四块钱。让张师傅帮着,把孩模倒进自行车后面绑着的条筐里。

  看姥姥推车子,张师傅和他媳妇却拉着不让走,“嫂子,您离家太远了,路上得两个多小时。吃了饭再走,您不饿孩子受不了。”

  看他们留的真切,姥姥从车把上拿下一个布兜,递给了张师傅的妻子。

  “那好吧,就在大兄弟这吃,我怕回不去,捎着干粮那,麻烦你们啦。”

  “嫂子您还捎着干粮,一顿饭俺还管得起,下次来别再拿干粮啦。”他妻子说着接过布兜。

  接近中午,其他人离得近,都结账回去了。妻子去厨房做饭,张师傅陪着姥姥在堂屋坐着唠嗑,说道着这些年做孩模的经历。

  俩人越说越投机,张师傅问姥姥:“嫂子,我听您说话也是咱这里的口音,咋觉着您在外面待过,见识广。”

  “不瞒大兄弟,我确实从小离家,这十来年才回来。”姥姥把自己的简单经历告诉了他,张师傅也跟着叹息。俩人越说越亲,也不喊嫂子了,直接叫上了姐。

  他领着姥姥进里屋,翻箱倒柜的拿出好几兜孩模,小心的掏出来摆在旁边的空床上,并挨个的解说着。悠悠这次可算是开了眼,长了见识。

  张师傅的孩模真多,有二百多个。光是成套的就有好几种:梁山一百单八将,八仙过海,包公断案,三国演义,封神榜,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