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能觉得唱歌比较简单,于是就对士兵们说:“同志们,俺们一起唱个革命的歌子来鼓舞斗志,中不中咧?”

  战士们异口同声地答道:“肿!”指导员听得在旁边差点乐出声来,赶紧假装咳嗽两声加以掩饰。

  二班长却没听出来有什么可笑的,一脸严肃地把双手举起来,做出音乐指挥的动作:“同志们,我先起个头啊,二呀嘛二郎山,预备,唱。”

  “二呀嘛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要闯一闯,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来飘,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天空的雪越下越大,十几名战士的合唱声回dàng在昆仑山漫天飘飞的白雪之中,也不知道是苍茫的群山飞雪衬托了军歌的雄壮,还是军人们的歌声点缀了昆仑山的苍凉寂寞,一时间就连另外一座帐篷中的几名工程师也都被歌声吸引,忘记了高原反应,在歌声中望着远处无尽的山峰思cháo起伏。

  第五章 火瓢虫

  进山的第三天早晨,小分队抵达了大冰川,传说这附近有一个极低洼的小型盆地,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那处盆地。由于是机密任务,所以不能找当地的向导带路(其实也没有人认识路),只能凭着制作粗糙的军用地图,在乱草一样的等高线中寻找目的地。

  大冰川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落差极大,坡度很陡峭,最高海拔超过六千米,积雪万年不化;中间一段最长,全是镜子面一样溜滑的寒冰,冰层厚达上百米,最下边又低于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像裂痕一般深深地陷进大地,这里地气偏暖形成了一个罕见的绿色植物带。在最低的地方,高原反应也减轻了,要是想继续往昆仑山的深处走,就必须要经过大冰川下的山谷。

  出发前工程师曾警告大家,在冰川下边行军不能发出大声响,否则引起雪崩,就得被活埋在下边。

  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结果半路上还是出了事故。在从冰川下到山谷的过程中,有一位北京来的工程师失足跌下了冰川,我们在冰川下面的绿洲中,找到了他摔得稀烂的尸体。女地质勘探员洛宁和他是一个单位的同事,见此惨状,忍不住就想放声大哭。

  一个姓王的地质专家赶紧用手把她的嘴捂上,小声说:“别哭出声来。”

  洛宁把头深深埋在王工怀里,痛苦地抽泣着。指导员带头摘下了帽子,向同伴的遗体默哀告别,随后我和尕娃两人把他的尸体收拾到一起,装在一个袋子中掩埋。这位工程师和我们在一起不到三天,我只知道他是北京的,甚至还来不及知道他的名字,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

  大个子用工兵铲轻轻地挖掘地上的泥土,挖了没几下,忽然从他挖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