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顾皇后番外
  自打池脩之拜相,三位宰相相处还算愉。李幼嘉从政时间长,一直跟着郑靖业后面,有着相当经验与熟练度。李神策脑筋灵活,偶尔还刷刷下限什么,往往可以用出人意表办法解决棘手难题。池脩之年富力强,对国家事务也不算陌生。三人合作,兼有个青年皇帝,整个朝廷他们带动之下,倒有些欣欣向荣模样来。

  池脩之向萧复礼进言,于各州治所兴建学校、图书馆,把科考推广到了五个州。萧复礼采纳了这个建议,二李对此亦持肯定态度。眼见君臣和谐,朝廷太平,宰相们接到一个消息——前阵子圣人翻阅了藏于宫中历年秘录,他看不到对他自己记述,却翻看了先帝与景宗朝。

  池脩之与李神策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这件事情,通常情况下,一个日渐成熟皇帝一举一动都是有含义。人说“读史可以明智、可知兴替、可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省”,但是,对于宰相这一层面人物来说,这代表着皇帝内心有所触动——他想什么呢?

  经过景宗与先帝两朝,世家势力受到了不小冲击,萧复礼个人认为,这样也差不多了,太过剧烈变革容易引起势力还未完全衰退世家反扑。比如先帝死,比如韦知勉那封奏疏,比如他不得不同意了有关袭爵变通做法。

  要强硬,不但需要皇帝坚决,还需要有一批前仆后继有能力有智慧大臣辅佐,景宗有魏静渊有郑靖业,还有他自己,依然任用了数位世家宰相。且通过接触,萧复礼认为世家里也不乏才学之士,不能收为己用未免可惜。这里面又要借鉴反而教材先帝经验教训。

  如何与朝臣们打交道,他还需要前辈智慧,直接做法,就是看他们都做了什么。而先帝登临,就要跟大家拆伙,想一言堂,这显然不是双赢做法,也是不厚道表现,失道少助。

  萧复礼想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局势一步一步走向失控——虽然老师们讲过,他却不能总依靠别人脑子。于是“帝访之集贤馆”,把景宗和先帝实录都拿了来,一点一点地看,两相对照,评断孰优孰劣。尤其是注意事件之间关联。

  李神策不由叹息一声:“这才是圣人样子啊!”

  池脩之点头道:“皇帝从来不是教能教出来,还要看悟性哩。”

  一老一小两只狐狸,对小老板评价开始攀升。

  ————————————————————————————————

  如此忽忽两月,由京师迁至熙山,也只看了一半而已——景宗皇帝太能活了,实录太长!饶是如此,他也看出了不少心得。由于过于投入,萧复礼留宿后宫时间变少,读书到深夜情况增多,惹得顾皇后忧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