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2章 白热化
��需要格外强调两点:

  第一点:我对季铭并没有任何意见,甚至我认同他是一个难得优秀的青年演员。因此这篇文章尽管以他为切入,但完全没有针对他的意图。如果有可能让他产生困扰,我愿意先行致歉。

  第二点:如果你要跟我提及《遇仙降》,我愿意在前面回应你,如果流量演员愿意投入精力去创作有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无论它能取得多高的票房成绩,我都愿意为之鼓与呼。本文完全是讨论商业电影领域的问题。

  顶级流量演员季铭,携带着史上最有卖相的国产科幻大片进攻春节档期,从当前的声势来看,纵然不是数一数二,但也颇受看好。我不由心生担忧,假如这部片子果然成功了,怎么办?它会带来国产科幻片的大繁荣?还是会让流量至上的癌症复发与中国电影市场的躯体里?”

  文章回顾了从《孤岛惊魂》开始的粉丝电影,讨论了《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以及社会上对于流量演员的态度转变历程,历数了相关部门为了抑制流量癌症采取的措施,某某演员一部电视剧拿一个多亿的片酬,然后引发了限薪令、宣传导向要求、行业自律声明……近年来流量主导的作品接连失败,显示市场已经重回理智。

  “……如果在这个当口,让标志性的流量演员季铭主演的电影,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成功,此前所有各方凝聚合力行程的良性态势都将功亏一篑——我们不能天真地以为资本会去认真区分季铭和其他流量演员的异同,因为从外象来看,流量意味着热度,热度意味着票房,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链条——而事实上,季铭是不是跟其他流量演员有根本的不同呢?如果他也是人设+营销的一个产品呢?”

  最后她强烈地得出一个结论,大致上就是“为了大局,不应考虑一部电影一个演员的得失”,“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大家应该一举功成,彻底形成全行业的健康态势”,“健康生态的建立最终对季铭,对流量演员,也是利大于弊,本人也好,粉丝也好,不应该对此产生抵触,应该要有长远眼光。”

  这篇文章发于《新京》之上。

  下面恶评如潮——这肯定也在她的意料之内。

  “太不要脸了,大概这就是教授的脸皮吧。”

  “敢情《流浪地球》不死,中国电影市场就要死,我的麻鸭,这种智商鉴定文,也只有新京能发了。”

  “逻辑太无耻了,我就问一句,大家不去看《流浪地球》后,如果中国电影市场也没能形成‘健康生态’,这位张教授是打算怎么死到人家几千人的团队面前去?”

  “道理我是支持的,但这么不辨是非地,野蛮霸道地‘有杀错勿放过’,真是让人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