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3章 人艺

  喝了一口粥。

  “我看你们就别多想了。”

  “也不是多想哦,这都是很现实的事情啊。”

  “不是,”季铭摇摇头:“我是说你们看着也没有红的迹象,想这个没必要啊。”

  “……”

  妈呀,乱七八糟的东西全丢了过来,砸的季铭嗷嗷叫。

  滚蛋!

  一场联排,一个聚餐,大家的默契是越来越好了,后续的排练中,肉眼可见的合拍起来,季铭在照顾他们的时候,也觉得省力了很多,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侧身,一个抬手,对方就能够感受到他的意思,扬长避短,努力配合着共同完成一段对手戏。

  任鸣导演也是越看越觉得季铭有“主角范儿”。

  ……

  “你这是?”濮中昕举了举手上的剧本,说笑着:“你都亲自出马了,还不够,还要拉外援?”

  “不是,你看看本子觉得怎么样?”

  濮中昕疑惑地看他一眼,也没多说,就低头下去看本子,作为中国话剧演员里头顶尖的一位,他看剧本是很专注的,任鸣对这个也心知肚明,两个人在濮中昕办公室,一坐就是三个多小时,一言不发。

  直到濮中昕松快了一下脖子,捏了捏脖颈上两条硬邦邦的肌肉,把剧本放在办工作上。

  《末代皇帝》。

  “本子,嗯,怎么说呢,在表现溥仪这个人物上,是比较深入和丰富的,但是整体从故事性、思想性来说,又有点薄弱。这四幕跳跃性比较大,而且大段的个人抒情独白,以及两个人、三个人的激烈冲突戏码也多,浅表观赏性是很不错的。中戏的那些老师,应该是做了针对性地创作吧?考虑他们面向的是现在的大学生观众,耐心有限。”

  一语中的。

  话剧就是这样的,要么是剧情,要么是理念,要么是人物,至少三取其一,能做好其中一点就是好剧本。

  《末代皇帝》,算是一个做人物的好剧本。

  任鸣点点头,直接问道:“你觉得咱们排一版怎么样?”

  “啊?”

  濮中昕很意外,这种外国电影改变,哪怕是中国题材,多是国话比较看重的方向,人艺在这一块是稍弱的。而且一个中戏的学生戏,要拿来人艺排,不是说水准不够,而是针对性未必合适,恐怕要剧本再创作,那可能又费力不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