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小结和聊天
于他们家人的爱,他们其实并不是真想欺负我……

  如果我用这种方式解释,那我现在一定会完全不一样。

  当然,我其实很庆幸当年没遇到极端的情况,像那种被链子锁住,被家人亲戚严重伤害的事,都没有发生在我身上。如果有过度严重的事情发生,就应该想办法抗争,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

  嗯……我到底想说什么来着?

  这思维发散的……

  总结下来就是,我虽然过去以对抗的心态看待童年,看待那些过去,但我现在已经在和过去的一切慢慢和解。

  虽然过去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导致我思维过度发散无法保持专注,很难长时间写作,但我已经不再把问题归咎于过去,我现在正努力提高自己的专注能力。

  2,自我认同。

  无论是发散还是专注,无论是写作还是更新,都只是一种“表象”,我们人类有一种先天的抽象能力。

  我在思考过程中,抽象了一下。整个过程其实非常复杂,真要写会写很久,我简单说说。

  长时间写作是什么?是一种行动。

  那决定行动的前置是什么?是判断。

  那么什么会推动判断?觉察,觉察到变化或不变,进而才能判断。

  那么,觉察之前是什么?

  到这里,我思索了很久,最终确定觉察的前置是“自我认同”。

  这个逻辑线因为涉及到我对各种知识和经验的解读,挺复杂的,不多说,简单来说,正确的觉察需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的认识自我首先要有自我认同。

  因为我们如果不能认同自我,就会像我童年一样,对世界的认知出现不益于自己的偏差。

  而我继续追问自我认同的前提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应该是“生存”或“存在”了。

  生存之前就不需要追问,因为那就是纯生理和基因的层面。

  因为我们需要生存下去,我们要活着,所以我们才要“自我认同”,如果我们自己不认同自己,就没了生存的需求,就会陷入自毁,那么我们的一切也就毫无意义。

  因为我听说过重度抑郁症的人,他们的大脑结构出现异于常人的变化,他们会进入一种“虚无”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既不会在乎生,也不会在乎死。

  他们失去了对生存的需求,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