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陆)
  桃林草庐内,张小公爷难得的亲自在着墨挥毫。

  唐伯虎、徐经、王守仁……等诸弟子,则是垂首而立。

  这画面看起来有些诡异,毕竟他们的年纪看起来可都比张小公爷大上不少。

  然而在小公爷面前,却是如此的恭敬。

  “伯安,对西南你有何看法?!”

  今天找他们这些弟子来,自然是小公爷有所安排的。

  王守仁之所以从王守仁变成了王阳明,龙场驿站的悟道是其中少不了的因素。

  张小公爷不希望这样的一位圣人,没有悟通自己的道。

  他更希望的是,自己后世来的知识与王守仁的道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这样会更适应于大明本身。

  可现在龙场驿站没了,或者说不再具备悟道的可能性。

  环境更为复杂,也更为安全的西南边疆便成了张小公爷为他预选的悟道之地。

  “国朝磨合,还需时日!老师已将两国根基拔除,余者不足为患。”

  王守仁冷静的垂首,低声道:“只是还需再行教化,命其习我华夏文统。”

  “并弹压不法,避免各家货殖会过度搜刮而反弹……”

  关于西南事宜,其实王守仁很早就考虑过了。

  当时张小公爷做出抓捕西南各路读书人的时候,王守仁首先就是大吃一惊!

  随后急忙找到了王越,王越这沙场老将又读过《夫战争述》的自然一下子看出其中关键。

  “大手笔!大气魄!大决断!!”

  这就是当时威宁伯的评价,这份评价叫王伯安目瞪口呆。

  好在威宁伯很快的将张小公爷所思、所想,掰开揉碎了给王伯安说了一遍。

  他这才恍然大悟,国朝要想彻底掌控西南则非此法不可!

  安南之乱说到底,就是当地豪族聚集所生。

  若是不将那些豪族彻底铲除,这样的乱象只会不断的爆发。

  然而要彻底的铲除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小公爷这一手驱虎吞狼之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几个豪族为首的是虎,那些放归忠心归明的降卒是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