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萧家
也做不得朱元璋,也需要给他干活的人。
萧乾是内阁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萧乾手中掌握着可以和皇帝博弈的势力。
当年,太上皇信任萧乾,将萧乾扶上了内阁首辅这个位置。
后来,太上皇不再信任萧乾,却不敢让别人替换萧乾,因为,太上皇需要稳定,萧乾不是“愚忠”之人。
如今,萧乾拆分了萧党,写了“乞骸骨”的折子,就意味着,萧乾放弃了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太上皇自然要考虑下一任内阁首辅的人选。
太上皇心中的最佳人选,便是林如海。
比林如海资历更老,并且深得太上皇信任的臣子,还是有几名的,但是,太上皇却选中了林如海。
因为,太上皇虽然年老多疑,却还没有老糊涂,他之所以选中林如海,是因为林如海和萧乾一样,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能臣,而非没有底线,视百姓为鱼肉的官僚。
实话实说,太上皇不喜萧乾,却不得不承认,萧乾确实是一个能臣,若无萧乾,便没有“景宪盛世”——“景宪”是太上皇在位时的年号。
太上皇相信,林如海担任内阁首辅的话,虽然林家可能会被他的儿子抄家灭族,但百姓绝不会因为朝廷上的动乱而受苦。
旁人都道太上皇身体康健,其实,太上皇如今的身体状况,非常不乐观,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耳朵越来越听不清楚,身体越来越虚弱……
太上皇的心腹太医的诊断结果是——太上皇如果再这样消耗精力的话,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有性命之忧。
太上皇不想死,更不想“静养”——不能批阅奏折,不能处理政务——失去对朝政的控制。
所以,大明帝国的太上皇,想要扶持一个臣子,和他的亲生儿子、大明帝国的皇帝,进行政治斗争。
当真是具有讽刺意味。
太上皇如果身体康健,耳聪目明的话,那他一定不会阻止萧乾拆分萧党的行为,因为,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喜欢手下有不听话的臣子。
可是如今,太上皇需要一股完整的,具有道德操守,拥有战斗力的政治力量。
太上皇手中固然有能和萧党抗衡的政治势力,却宁可收编萧党,也不愿让这股势力复起——萧党是由文官组成的,又被称为“文官集团”,能和文官集团相抗衡的,自然是“武将集团”。
本朝初年,因为天下未定,实行的是“重武轻文”的政策,太上皇继位时,天下承平日久
萧乾是内阁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萧乾手中掌握着可以和皇帝博弈的势力。
当年,太上皇信任萧乾,将萧乾扶上了内阁首辅这个位置。
后来,太上皇不再信任萧乾,却不敢让别人替换萧乾,因为,太上皇需要稳定,萧乾不是“愚忠”之人。
如今,萧乾拆分了萧党,写了“乞骸骨”的折子,就意味着,萧乾放弃了内阁首辅这个位置,太上皇自然要考虑下一任内阁首辅的人选。
太上皇心中的最佳人选,便是林如海。
比林如海资历更老,并且深得太上皇信任的臣子,还是有几名的,但是,太上皇却选中了林如海。
因为,太上皇虽然年老多疑,却还没有老糊涂,他之所以选中林如海,是因为林如海和萧乾一样,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能臣,而非没有底线,视百姓为鱼肉的官僚。
实话实说,太上皇不喜萧乾,却不得不承认,萧乾确实是一个能臣,若无萧乾,便没有“景宪盛世”——“景宪”是太上皇在位时的年号。
太上皇相信,林如海担任内阁首辅的话,虽然林家可能会被他的儿子抄家灭族,但百姓绝不会因为朝廷上的动乱而受苦。
旁人都道太上皇身体康健,其实,太上皇如今的身体状况,非常不乐观,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耳朵越来越听不清楚,身体越来越虚弱……
太上皇的心腹太医的诊断结果是——太上皇如果再这样消耗精力的话,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有性命之忧。
太上皇不想死,更不想“静养”——不能批阅奏折,不能处理政务——失去对朝政的控制。
所以,大明帝国的太上皇,想要扶持一个臣子,和他的亲生儿子、大明帝国的皇帝,进行政治斗争。
当真是具有讽刺意味。
太上皇如果身体康健,耳聪目明的话,那他一定不会阻止萧乾拆分萧党的行为,因为,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喜欢手下有不听话的臣子。
可是如今,太上皇需要一股完整的,具有道德操守,拥有战斗力的政治力量。
太上皇手中固然有能和萧党抗衡的政治势力,却宁可收编萧党,也不愿让这股势力复起——萧党是由文官组成的,又被称为“文官集团”,能和文官集团相抗衡的,自然是“武将集团”。
本朝初年,因为天下未定,实行的是“重武轻文”的政策,太上皇继位时,天下承平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