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一刻钟交卷】
�汤冔?

  这个少年是王阳明在贵州的大弟子!

  “汤邦,贵州卫世袭军户子弟……保人陈纲,贵州宣慰司学生员……”

  汤冔拍拍二弟的肩膀:“进去吧,你肯定能进学!”

  “王渊,贵竹司农户子弟……保人宋际,贵州宣慰司学生员……”

  王渊提着考箱,紧跟在汤邦身后,宋公子也适时出现。

  很快轮到王渊,两名吏员确认其身份,又比对了宋际的相貌描述,这才给他搜身和检查考箱,宣布说:“并无夹带。”

  王渊提着考箱进入考场,而作为保人的宋公子,则撤回到台阶旁边。

  台阶之上,贵州提学副使席书,正大马金刀坐着镇场子。身边还站着沈师爷,以及另一个中年儒生。

  “慰堂兄,刚才那孩童,便是你的亲传弟子?”中年儒生笑问。

  沈复璁说道:“此子天资聪慧,以吾之微薄才学,只能勉强当他的蒙师。”

  席书有些惊讶:“该是何等聪敏,才能让慰堂自谦至此耶!”

  “容禀,”沈复璁拱手欠身,“此子虽非过目不忘,但三日习得《三字经》,七日习得《千字文》,二十一日掌握《小四书》,三十六日默诵《四书》,半年不到已领会《四书集注》。”

  席书并不怀疑沈师爷之言,因为这种事没必要说谎。他笑道:“若真如此,待得道试之后,吾亲自为其业师亦可。”

  沈复璁连忙说:“那是他的大造化!”

  《四书》没那么可怕,四本书加起来才多少字啊?比背六级英语单词容易多了。

  拿《大学》来举例,一篇散文而已,高中生用两天时间就能背诵。古代考生每日复习一遍,三个月下来,就能对《大学》内容形成条件反射,你便是想忘都忘不掉!

  真正可怕的是《四书集注》,朱熹老先生害人不浅。

  只能按照朱熹的批注去理解四书,只能按照这种理解去作八股文,把读书人的思想都给框死了。就像沈师爷喜欢看杂书,考举人的时候经常脱纲,一不小心就跟朱熹批注相悖,连续考了三次乡试都光荣落榜。

  有时候朱熹突然脑抽,给出的批注很刁钻,你也得跟着他脑抽才行。

  王渊学《四书集注》就更痛苦,因为他有着现代人的灵魂。他并不认同朱熹的某些思想,却必须强迫自己背下来,而且还要拿这些内容去写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