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大帝国4
/>   士绅、豪族们根本没有想到,帝国不仅没有退让的打算,甚至还想着更进一步,给他们更大的打击!

  鉴于每个家族在前周时代都曾经有些汉人奴仆被因各种原因而私刑处死,如果帝国真的按照徐世杨的命令彻查,那么这些曾经前往灾区试图大捞一笔的家族,恐怕要被帝国铲除了!

  现在,他们不再关心那些粮食和亏损,而是竭尽力准备如何掩盖自己以往的罪行。

  毕竟,是个人就能明白,家族生存下来,可比赔点钱重要多了。

  ……

  江南正在酝酿一场更大规模风暴的时候,徐世杨还在巡视国的路上。

  他一边走,一边对照内阁的报告,实地检验,抽查报告数据的准确性。

  事实证明,处在上升期的帝国,基层执行力还算可以,徐世杨获得的报告准确性不错。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此时帝国拥有公、平民人口6650万,庶民750万,奴隶因为增加了大量交趾人而增长到1100万。

  总人口8500万,以长江为分界线,最重要的公、平民人口中,北方{含辽东和西北}有1600万,南方有5050万。

  北方人口中有200万是统一之后由江南迁往江北的,这个移民速度还算可以,但仍需加大移民力度。

  北方的好处是,帝国毕竟崛起与江北,虽然核心人口相对少很多,但公民比例远远高于江南,因此帝国官员中江北出身的比例很大,内阁对江北的掌控程度仍然远远超过江南。

  想要让江南江北在z治上获得完平等,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徐世杨必须花费很长时间,让新式教育在江南代替旧式私塾和为科举而生的旧式教育,并且让新式教育普及到普通汉人百姓。

  帝国对基层的掌握远远超出封建社会应有的水平,再加上国家企业、皇室企业,以及为普及教育而设立的公立学校等等,帝国所需要的人才也远远超出以往朝代的正常水平。

  前周时期开科取士,一科4、5百人,就被评价为“冗官”,而帝国现有大学,每年毕业生已经超过两千人,他们无一例外都被授予“进士”文凭。

  即使这样,徐世杨仍然认为人才严重不足。

  毕竟,华夏的大学生有接近一半的人被新成立的各大国有、内府工业企业科研部门吸纳,还有很多人进入院校和新成立的科学院、工程院工作。

  真正成为公务人员的大学生,并不比前周时期的进士多多少。

  为此,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