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大帝国3
emsp; 对帝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正循环,不仅通过盐业获得庞大财政资金,还能解决社会顽疾,简直一举两得。

  盐业只是个代表,帝国在工业方面获得的突破远比这多得多。

  比如纺织业,新成立不久的帝国专利总局,目前持有来自国各地数十份关于各种纺织机的专利申请——丝织机、毛纺机、麻纺机、绵纺机都有,防治效率普遍比以往的旧机器提高一半到三倍以上。

  现今这个时代,纺织品是不愁卖的,织出来肯定就有人买,有人买肯定就有利润。

  因此,原材料的来源就成了新兴纺织资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新兴的纺织资本家们不断派遣代表前往西域、蒙兀和辽东,他们挥舞大笔金钱,以帝队为后盾,为传统畜牧业为主的外蕃部落,以此要挟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放牧各种毛更长、质地更好的绵羊品种,同时还会提供养殖技术支持。

  根据内阁的统计,各外蕃的绵羊存栏量正在逐年增多。

  刚刚过去的年,帝国国内所有毛纺织工厂产量高达亿米{折合万匹,含呢绒}!

  比毛纺织发展更快的是棉纺织,毕竟种棉花可比养羊产量高多了,而且随着帝国对棉花需求量的飞速增长,天竺、帕尔斯都有很多地方封建主在自己土地上推广种植棉花以获取更高收益。

  而西域地方的国土、外蕃和秦国,也都是种植棉花的好地方,这样多管齐下的增产,年帝国棉布产量高达亿米{折合00万匹}!

  衣被天下,第一次成为一种看得见且有可能摸得到的现实,而不是单纯的夸大和景愿。

  甚至连华夏已经发展了上千年的生丝生产,都在最近取得了相应的突破。

  有人用豆粕培植桑树,可以使桑叶有效产量翻倍,这当然也会相应的提高桑蚕的产量,进而提高生丝产量。

  丝织业对豆粕的需求,又进一步提升了帝国对大豆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辽东北大荒的产业结构——那里之前主要作物是大米,现在则是米、豆混种为主。

  大豆产量的增加,又进一步刺激了榨油行业的发展。

  大豆浑身都是宝,一个榨油工厂可以同时得到豆油和豆粕两种产品,每一样都不愁销路——豆粕除了供应丝织业外,畜牧业对这种东西更是有多少要多少。

  作为榨油业的副产品,豆饼、豆粕等物资都是顶尖优质的饲料,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所有牲畜都特别爱吃。

  有些专门的饲料厂用高粱叶、麦秸混合一到二成豆饼�